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,地处云、贵、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“攀西——六盘水”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。东邻贵州省威宁县,南接鲁甸县,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,北与彝良、大关、永善三县相连,是昭通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,是昭通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活动的中心。南北最大距离为61公里,东西最大距离为43公里。全区总面积2167平方公里。地势呈西高东低。两大山系横亘境内,东为乌蒙山脉西延伸尾端,西为横断山脉凉山山系分支东伸边缘,两山系之间为昭通坝子、洒渔坝子、靖安坝子。坝区面积占33.6%,山区占64.3%,江边河谷地带占2.1%。区境最低点为大寨子乡茅坡,海拔494米。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、8个镇、7个乡,全区共有99个村民委员会,82个居民委员会,1690个村民小组,1181个居民小组。
昭阳区历史悠久,文化积淀深厚。早在10万年前,就有早期智人“昭通人”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公元前135年,汉武帝在此设立朱提县,西汉建元6年置朱提县,宋为乌蒙部,元为乌蒙路,明设乌蒙军民府。清雍正9年改设昭通府,置恩安县。民国2年改称昭通县。1950年成立昭通县人民政府。1981年划出昭通县部分辖区成立昭通市,1983年撤销昭通县建制,其辖区并入昭通市。2001年撤销县级昭通市成立县级昭阳区。2001年6月昭阳区人民政府成立。自秦凿“五尺道”,汉开“南夷道”,这里成了云南与中原互相沟通的重要门户,是著名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要冲。中原文化、巴蜀文化、古滇文化在此交汇融合,形成了以银、铜采炼为其特色的朱提文化,是云南三大文化发祥地之一。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汉代“孟孝琚碑”和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东晋“霍氏壁画墓”。
昭阳区资源丰富,发展潜力巨大。昭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,造就了丰富的资源,可谓物华天宝,素有“资源金三角”之称。境内已经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、石灰石、铁、水晶、铅锌、铜、石膏、温泉8个矿种,29处矿床(其中,褐煤田探明储量80.6亿吨,居全国第二位、南方第一位);植物品种繁多,已鉴定珙桐、红豆杉、云南山茶、黄杉等植物118科438种,常年花开四季,水果飘香;栖息着黑颈鹤、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灰鹤、苍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有“中国黑颈鹤之乡”的美誉;昭通炎山出产的蜡虫品质优良,早在民国时期就被誉为出产优质蜡虫的全国“四大名山”之一;昭阳区苹果和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,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农业部列为“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”,1990年国家农业部就建立了“马铃薯脱毒育种基地”;烤烟、花椒、核桃、魔芋、苦荞等经济作物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。2006年、2007年,昭阳区连续进入了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,中心城市名列2016中国避暑名城65佳榜44位。
昭阳区人杰地灵,山川景色秀美。踏着昭通城古老的青石板,漫步在古韵悠远的街头巷尾,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独特的文化。您可以得汉碑之神韵,穷晋墓之渊源;可以从“过山洞古人类遗址”中,阅读我们人类走过的历史;可以领略古蜀望帝杜宇,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永和、蓝朝鼎,爱国彝族将领龙云、卢汉,国学大师姜亮夫等著名历史人物的风范;也有机会和国际著名摄影大师吴家林、中科院院士张亚平、以著名作家夏天敏、雷平阳为代表的“昭通作家群”面对面的交流;可以零距离感受龙氏家祠、卢氏宗祠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,“龙洞吸月”“恩波蜃影”“宝山环翠”“凤岭飞霞”“洒渔烟柳”“珠泉涌碧”“雨公云鬟”“利济浮光”八大景点的风光秀丽,国际重要湿地、中国国家公园、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栖息地大山包的唯美画卷;可以欣赏“四筒鼓舞”的粗犷狂放、昭通山歌的深厚辽远、洞经音乐的古朴神秘、民族歌舞的纯朴绚丽;还可以尽情地品尝千滋百味的昭通小吃,感受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、淳朴善良。
昭阳区地处暖带,为北纬高原大陆季风气候,干湿两季分明。年平均气温12.1℃,年降水量826毫米,年日照时数1719.4小时。境内大山包是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之一,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。昭通苹果优质高产,是国家南方苹果基地之一;乌金猪、乌蒙马等优良畜种省内外闻名。褐煤蕴藏储量巨大,达81亿吨,居全国第二。境内交通便利,有昭通机场、内昆铁路、G85银昆高速、国道213线贯穿全境,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。城区距省会昆明341公里、成都550公里、重庆580公里、贵阳450公里,是滇、川、黔、渝结合部的重要枢纽城市。
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5.26亿元、同比增长6.1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.49亿元、同比增长0.28%,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.62亿元、同比增长4.83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453元、16192元,分别增长3.2%和8.6%。